在下我昨天晚上窮極無聊,搬出了塵封已久的樂器,中國竹笛,演奏這一首[那一場風花雪月的事],這是我相當喜愛的一首歌。在演奏中;我忽然覺得,平常都是吹給別人聽,自己則忙著在曲中找尋感覺,從沒有好好坐下來以一個聽眾的身分來給自己評分,因此突發奇想,把演奏錄起來;聽聽看自己到底演奏的如何。結果是:不太滿意。我自己聽出演奏中間有不少放炮的地方;試了好幾次,不是這裡放炮就是那裡放炮。最後我累了;就拿了一段裡面放炮最少的的來作這段。
我選擇背對鏡頭,是不想讓自己的臉嚇壞大家。影片加了一點特效,只是為了看起來不會很單調。至於中間的惡搞,純粹是搞笑症又發作了;請各位見諒、見諒。
演唱:周治平
歌名:那一場風花雪月的事
作詞:周治平 作曲:周治平 編曲:盧志銘
月光與星子 玫瑰花瓣和雨絲
溫柔的誓言 美夢和纏綿的詩
那些前生來世 都是動人的故事
遙遠的明天未知的世界 究竟會怎麼樣
寂寞的影子 風裏呼喊的名字
憂傷的旋律 訴說陳年的往事
所謂山盟海誓 只是年少無知
告別的昨天 遠去的歡顏 究竟是怎麼樣
#那一場風花雪月的事 有沒有機會 重來一次
飄盪在春去秋來的日子裡 是苦苦隱藏的心事
那一場風花雪月的事 既然會結束又何必開始
那曾經瘋狂癡情的我和你 坐愛情的兩岸看青春的流逝
月光與星子 玫瑰花瓣和雨絲
溫柔的誓言 美夢和纏綿的詩
所謂山盟海誓 只是年少無知
告別的昨天 遠去的歡顏 究竟是怎麼樣
笛子(以下資料引自微基百科)
笛子是中國傳統音樂中常用的橫吹木管樂器之一,即中國竹笛,一般分為南方的曲笛和北方的梆笛。笛子常在中國民間音樂、戲曲、中國民族樂團、西洋交響樂團和現代音樂中運用,是中國音樂的代表樂器之一。大部分笛子是竹制的,但也有木製笛、石笛和玉笛。不過,製作笛子的最好原料仍是竹子,因為這種材料的笛子聲音效果最好。
梆笛(短膜笛)主要流傳於北方,用於戲曲梆子腔音樂的伴奏及北方民間器樂合奏,相比於曲笛,其管身略短,管徑略小;音調高亢明亮,節奏活潑跳動,演奏上以用舌的技巧為特長。常用的有F調梆笛和G調梆笛。
曲笛(長膜笛),又名中笛、市笛、扎線笛、班笛、蘇笛,主要流傳於南方,用於崑曲伴奏及南方民間器樂合奏(如江南絲竹),故又稱崑笛。音調渾厚圓潤,柔美流暢,演奏上以用氣的技巧為特長。常用的有C調曲笛、D調曲笛與中音笛(E調笛)。
竹笛的起源
笛子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九千年前的骨笛,
在賈湖文化遺址出土的七孔骨笛是世界上最早的管樂器,
然而史料中有記載的資料大多屬推測;
只有以下這個[丘仲說]是目前最直接的紀錄:
北宋李昉《太平御覽·卷五百八十·樂部十八·笛》:「《風俗通》曰:笛,漢武帝時工人丘仲所造也。本出羌中。笛,滌也,所以滌邪穢,納之雅正也。長尺四寸,七孔。」《太平御覽·卷五百八十·樂部十八·笛》:「《樂書》曰:笛者,滌也,丘仲所作。可以滌盪邪氣,出揚正聲。是故列和善吹,裁十二之音應律。荀勖樞問,依三尺二調成均,剪雲夢之霜筠,法龍吟之異韻。三孔為龠,文舞執之,邠人吹也。五孔為笛,祴里衩,周師掌之。六孔為笛,羌人吹之。七孔下調,漢部用也。今之七星,古之長笛。一定為調,合鍾磬之均,各有短長,應律呂之度,雅樂部內咸用之。」
=========周五啦D賽之分隔線========
是的,終於又到了快樂的星期五
明天又要放假了,
祝福各位捧油,以及不小心路過的佳賓,
有個美好的周休假期喔。